×
新闻中心NEWS

丧失“豁免权”!集采大刀、砍向神经介入类创新器械……

2024-01

▲文章来源:Eshare医械汇

▲转载请在文首注明以上来源


近日三类高值耗材集采结果出炉!



01

三类高值耗材

集采结果新出炉

2024年1月11日,江苏医保局发布《关于江苏省第九轮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五)》。


《公告》公布了神经介入支撑辅助导管(中间导管)、微导管(弹簧圈输送)、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含输送型颅内球囊扩张导管)这三类耗材的集采中选结果。


采购周期

本轮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自中选结果执行之日起计算,必要时可视情况延长。采购协议每年一签。执行日期另行公告。

采购具体品种


神经介入器械可分为:出血类、缺血类和通路类三种。


本次集采产品中,神经介入支撑辅助导管(中间导管)和微导管(弹簧圈输送)属于通路类,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则属于出血类


此次江苏省三大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中选企业共计52家,中选量高达26214个




02

国产企业再发力

抢滩“神经介入”正当时

根据此前《江苏省第九轮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一)》,本轮集中带量采购的医疗机构范围,包括省内具备本轮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对应手术资质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均应按要求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意向采购量方面,参与本轮集中带量采购的医疗机构根据2022年度采购情况,结合临床需求,申报本轮采购品种相关参与产品意向采购量,意向采购量原则上不得低于2022年度采购量的80%。约定采购量为意向采购量的80%


此次江苏省神经介入耗材带量采购,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中选企业仅1家投标企业为上海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其产品为国内首款获批,其采用“球囊+微导管"体化设计,实现了球囊扩张及颅内支架输送功能于一体。


当前,我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主要由美敦力、史塞克和强生等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化率仅约为10%


据Eshare医械汇统计,2022年神经介入手术量约为27.2万台,其中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CAS)的介入手术量分别约为10.3万台、9.2万台和7.7万台。


目前治疗渗透率仍较低,随着政策利好、技术发展以及持续的市场教育,未来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将快速提升,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据Eshare医械汇测算,2022年神经介入市场规模为120亿元,同比增长15.38%。(更多数据见医械汇《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3版)》)




03

耗材集采再扩围

蓝海市场丧失“豁免权”

当前,在神经介入市场中,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已扩增至通路类、缺血类和出血类三大领域。


无论是国产占比仅13%的弹簧圈,还是被纳入“创新医疗器械”范畴的密网支架,都已加入集采“大军”。


2021年8月,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启动了神经介入产品弹簧圈(颅内)的带量采购工作。最终MicroVention、美敦力、史赛克、强生医疗、泰杰伟业和微创医疗成功中标。弹簧圈平均价格从1.2万元下降至约6400元左右,平均降幅达46.82%。


2023年4月10日,河南省三级公立医院耗材联盟进行了6种神经介入类耗材的带量采购。其中,微创神通的Tubridge为首个进入绿色通道的密网支架产品,艾柯医疗的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2022年10月作为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均是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2023年6月26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了《北京市医疗机构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方案》(第2号),明确针对神经介入类等医用耗材制定了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方案。其中,也涉及了神经介入领域的颅内覆膜支架、动脉瘤裸支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药物支架等产品。


以往,神经介入一直被视为介入领域的“蓝海市场”,但随着常态化集采的进行,未来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厮杀!


素材来源:江苏省医保局、各地医保局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

底图.jpg

底图 (2).jpg

上一篇:大洗牌来了!国家确定高值 下一篇:深陷集团阴霾,微创“太子

ADD : 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 : 0571-8781 3801

技术支持: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