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Eshare医械汇
▲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
近来,强生在战略上动作频频。
01
强生第三季度营收公布
日前,强生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代码:JNJ)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21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净利润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强生医疗科技实现营收近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022年Q3为68亿美元。
就骨科相关业务而言,今年三季度强生整形外科业务销售额为21.64亿美元,增长2.6%。其中,髋部销售额为3.75亿美元;膝部销售额为3.38亿美元;创伤销售额为7.42亿美元;脊柱、运动医学及其他销售额为7.10亿美元。
图源:赛柏蓝器械
02
近60亿止损,骨科业务重组
10月17日,强生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正在重组其DePuy Synthes骨科业务。
DePuy Synthes 业务并不像强生的其他一些业务那么繁忙。例如,强生公司的心脏业务部门 Biosense Webster 去年就非常注重创新。
强生首席财务官Joe Wolk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几乎每周都会例行讨论新的发展机会,这些机会可能会补充现有的投资组合或未来在医疗科技和创新制药领域的产品线。
此外,Joe Wolk表示,为期两年的重组计划将让公司骨科部门脱离“利润较低的市场和产品线”,以提高该部门的盈利能力。
此次重组计划中,Joe Wolk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强生采取了措施来改善医疗科技的未来利润状况,旨在简化和专注于骨科业务的重组计划。重组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成,成本为7亿美元至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亿至59亿元),此番举措将提高该部门满足产品需求的能力。
强生医疗的DePuy Synthes骨科业务是全球最大的骨科机械企业之一,也是全球产品种类最全面的骨科和神经外科公司。DePuy Synthes骨科业务产品涉及关节重建、创伤、脊柱、运动医学、颅颌面、电动工具和生物材料等领域每年在全球支持近一百万种骨科手术。除此次重组计划外,DePuy Synthes骨科业务在产品组合上也有了改进,膝关节领域被视为重点。
尽管业务大变动,今年上半年DePuy Synthes骨科业务营收仍位居全球骨科械企榜首。此次业务重组,也是强生骨科早已布局好的一环。
03
重组、裁员,强生早早布局
今年3月,强生首次宣布了涉及骨科业务的重组计划,意在实现骨科部门的“降本增效”,据悉,涉及运动医学和肩部重建部门和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重组中裁员至少1000人。
即将卸任的运动医学和肩部重建全球总裁 Rajit Kamal在LinkedIn发帖称,重组包括将公司的运动医学产品结合到创伤和四肢中,同时肩关节领域也将重建。
此前,强生医疗科技发文宣布,将在哥斯达黎加建造一座约20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工厂,重点生产骨科和心脏节律解决方案相关产品,面向全球市场供货。
公司强调:“这将是强生医疗有史以来在美国境外进行的最大规模投资”,预计该工厂未来三年内将创造3,000个工作岗位,不过具体投资金额并未披露。
从当前区域业绩来看,强生Q3其骨科业务在美国本土营收13.49亿美元(+3.1%),海外营收8.15亿美元(+3.9%)。Q3脊柱和运动医学在美国本土增长2.3%,但在海外下滑2.6%。
2023上半年,强生骨科的膝关节业务在国际市场上营收下滑5.1%,其在财报表示,很大程度是受到中国带量采购的影响。
随着我国第四次国采政策的落地,国内骨科领域四大版块耗材价格均大幅跳水。
此前,美敦力首席财务官也曾表示,带量采购给其带来的影响超过许多竞争对手。该公司还预计,到2024财年结束其中国市场业务将有80%受带量采购影响。
然而,这并不意味外资巨头将“放弃”中国市场,他们正以创新变革进一步向增量市场拓展。强生的骨科业务重组,也是其布局增量市场的重大举措。
在内部调整、投资并购等诸多举措背后,是全球械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跨国械企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增强核心实力。
未来,在微创、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必将显现各大巨头们的商业大战!
更多医械前沿精准数据尽在《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