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医疗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的公示》, 其中涉及辅助诊断机器人、康复机器人、配送转运机器人、清洗消毒机器人及其他类机器人,覆盖25个应用场景。此次名单公布旨在加强推广各类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同时引导机器人企业与医疗机构加强合作,研发更加适配应用场景需求、更加先进适用的医疗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行业受到热捧。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逐渐延伸至众多领域,其中最炙手可热的当属医疗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是指应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能够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活动的设备。目前,医疗机器人具体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以及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类。▲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腹腔手术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其他康复机器人 ▲辅助机器人 :远程医疗机器人、配药机器人、诊断机器人 ▲医疗服务机器人:送药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导诊机器人 我国医疗机器人细分赛道中,康复机器人占比最高,其次为医疗服务和手术机器人,健康服务机器人占比最低。近些年,国家正加大力度扶持我国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出台了不少促进医疗机器人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强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共享和应用,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可穿戴监测、运动、婴幼儿监护、适老化健康养老等智能设备;· 2020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加大生物医药、智能健康管理设备、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公共卫生智能监测检测系统等大健康产业投入力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政策利好医疗机器人领域,资本也开始竞相追逐。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起,医疗机器人领域共发生23起融资事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2020年9月微创医疗机器人融资3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提供一体化手术解决方案。在各方利好的态势下,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诞生众多企业,包括天智航、上海微创、哈工大机器人、安翰科技、精锋医疗、威高集团等。相关数据显示,2016-2019年期间,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从2761家突破至5000家,因2020年疫情影响,医疗机器人热度暴涨,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大增158.3%,增至13076家,同比2016年增长3.74倍。新冠疫情爆发后,医疗机器人行业迎来爆发期,测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等多种医疗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如今,医疗正和机器人深度融合,未来规模化使用医疗机器人将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在政策扶持、资本青睐及时代发展所需的多重因素下,未来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持续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