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NEWS

最新!微创回应,最大股东出售股权

2024-10

▲文章来源:Eshare医械汇

▲转载请在文首注明以上来源


近日,彭博社报道称,微创医疗的第一大股东大冢控股(Otsuka Holdings Co.)正在考虑出售其在微创医疗的股份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截图源自彭博社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冢控股公司正在考虑其在香港上市的微创医疗的持股方案,包括出售其在这家医疗设备制造商的股份。上述知情人士称,在收到潜在投资者的初步兴趣后,这家日本制药商正与一名顾问合作,对其少数股权进行评估。


微创医疗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却令人堪忧,这或许是促成大冢控股做出此决定的重要因素。


01

大股东或撤资,微创医疗股价波动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冢控股公司依然是微创医疗的最大股东,持有其20.87%的股份。

微创医疗主要股东(截至2024年6月30日)

然而,近日有消息称大冢控股正在考虑出售其持有的微创医疗股份,对此情况,微创医疗方面回应媒体称并不了解股东的具体行为。这一消息传出后,微创系的股价近期出现了一定波动。


那么,为何大冢控股会考虑出售微创医疗的股份呢?


市场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几种可能性。


首先,大冢控股的核心业务是制药,与医疗器械的关联度相对较低,因此从聚焦主业的角度出发,可能会选择出售与核心业务关联不大的资产


其次,大冢控股对微创医疗的投资始于2004年,当时以1800万美元获得了40%的股份。尽管如今微创医疗的股价低迷,且面临着一定的债务压力,但其市值仍然庞大,大冢控股若选择此时退出,其财务投资的收益率依然十分可观。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是大冢制药近年来在对外并购方面动作频频,例如2024年9月以11.25亿美元收购Jnana Therapeutics,以扩展自身免疫产品组合和药物发现技术。因此,大冢控股可能是基于自身管线调整和资源集中的需要,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大冢控股是日本的大型企业,旗下包括大冢制药、大冢食品等多个子公司。据日本医药行业研究机构AnsewersNews统计,2023年大冢控股的营业收入仅次于武田制药,是日本第二大药企。


回首20年前,正是大冢控股向处于危难时刻的微创医疗伸出了援手,注资1800万美元,占公司40%的股份,帮助其度过了难关。


此后十几年,大冢一直陪伴微创医疗。2010年微创医疗上市股权稀释后,当时还没成立控股公司的大冢制药拥有微创医疗4.69亿股,持股比例32.52%。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冢控股持股比例达20.87%,仍是微创医疗的第一大股东。


早年间大冢给了微创医疗很大的帮助。


2013年,微创医疗斥资2.83亿美元收购美国怀特医疗骨科业务创下了当时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跨国收购案例记录。这笔交易背后少不了大冢制药的支持。当时,大冢控股为微创医疗提供了2亿美元的贷款。可以说,没有大冢制药,或许也就没有今天的微创医疗。


大冢虽然是微创医疗的大股东,但是这些年来一直没怎么插手过微创医疗的业务。


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中,9人董事会里大冢方面仅安排有2名非执行董事,很少插足微创日常的经营管理,顶多是帮微创医疗在自己的海外营销渠道上外销产品。


在2021年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就有投资者提问,大冢制药对于微创医疗是财务还是战略投资?


当时微创医疗表示,最早是为了和微创在业务上有互动,但大冢制药毕竟是制药公司,医疗器械没有太大的发展,更多是在董事会上参与一些讨论,相对是非主动性的投资人,但也不是完全的纯财务投资人。

02

微创医疗经营困境凸显

近年来,微创医疗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


自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亏损约18亿美元,市值也从高峰时期的1200亿港元大幅缩水至目前的百亿港元左右。


微创医疗的财务状况如下:


  1. 营业收入与亏损情况

  2. 2023年年报显示,微创医疗营业收入为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但净亏损额也高达6.49亿美元,同比扩大10.4%。

  3. 从2020年至2023年,微创医疗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4. 2024年上半年,微创医疗实现收入5.5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0%(剔除汇率影响),亏损同比大幅收窄63.1%。

  5. 研发投入

  6. 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微创医疗研发投入超过14.0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1.4亿元),研发费用率均接近或超过30%,其中2022年达到49.9%

  7. 资产与负债

  8.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微创医疗可用资金储备约12.4亿美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2亿美元,以及定期存款2.2亿美元。

  9. 2023年中报显示,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8.43亿美元,相比于年初减少了3.41亿美元。

  10. 债务与偿债能力

  11. 2024年,微创医疗须偿还一笔2.95亿美元短期银行借贷,以及在6月前赎回4.48亿美元可转债,总计7.43亿美元。

  12. 截至2023年末,微创医疗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0.19亿美元,偿债压力巨大。

  13. 股价与市值

  14. 2021年6月,微创医疗市值超过1200亿港元,创下历史记录。但随后市值大幅下降,截至2023年10月18日,微创医疗市值为117.44亿港元。

  15. 经营活动现金流

  16. 2023年,微创医疗经营现金流为-2.31亿美元

  17. 财务比率

  18. 根据富途牛牛的数据,微创医疗的最新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3.28%,总资产收益率(ROA)为-2.50%,毛利率为59.17%,净利率为-19.09%。


综上所述,微创医疗近年来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尽管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净亏损额依然较高,且公司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和偿债需求。


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高,但商业化进展和支出控制仍需改进。市值较高峰期有显著下降,现金流状况也较为紧张。


2024年,公司需要偿还一笔2.95亿美元的短期银行借贷,并在6月前赎回4.48亿美元的可转债,总计债务高达7.43亿美元。然而,截至2023年末,微创医疗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10.19亿美元,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偿债压力。


在关键时刻,高瓴资本向微创医疗伸出了援手,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帮助其解决了兑付危机。但高瓴资本的出手并非无条件,双方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微创医疗承诺,在2024年亏损不超过2.75亿美元,2025年亏损不超过5500万美元,并在2026年实现盈利不少于9000万美元


此外,今年8月,微创医疗还卖掉了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牛顿路的总部大楼,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公司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相关阅读:卖掉“牛顿路”老家,微创真的缺钱了?


业绩表现下滑与国内集采大刀阔斧的执行不无关系。


以微创医疗的心血管介入业务为例,该业务曾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


然而,随着集采政策的落地,心脏支架等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该业务的营收也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心脏支架集采落地后,微创医疗心血管介入产品营收同比下降了44.6%。


此外,公司在骨科、神经介入、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投入也未能迅速转化为盈利,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03

转型之路充满挑战

面对经营困境,微创医疗已经开始了转型之路。


在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公司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2024年合计报表目标收入要到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亏损20亿元;

2025年打平,此后增加10亿元至20亿元利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微创医疗已经拿起了“控费大刀”,削减研发成本和控制员工人数等措施已经付诸实施。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方面,削减研发成本可能会对公司的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控制员工人数也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和团队士气下降。


此外,公司在多个领域的布局仍然需要较长周期和大量资金来培育成果,这无疑会增加公司的经营负担。


“中国美敦力”不好做,这几年,微创“分家上市”,今年八月又卖掉总部大楼,越做越穷,让人不禁想问,这就是微创的谷底吗?之后是会触底反弹还是继续坠向无底的深渊?Eshare医械汇将会持续关注。

素材来源:网上公开资料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


上一篇:大洗牌来了!国家确定高值 下一篇:300亿!增长19.4%

ADD : 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 : 0571-8781 3801

技术支持: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