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NEWS

IVD巨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国产陷入“上市难”窘境

2023-08


01

IVD巨头上半年业绩全部下滑

近日,体外诊断(简称:IVD)外企巨头雅培、赛默飞、丹纳赫、罗氏陆续公布上半年财报。


上周,雅培公布了2023上半年财报;总营收197.25亿美元,同比-11.9%。旗下四大平台业务中,诊断业务营收50.05亿美元,同比-46%;医疗器械业务营收81.95亿美元,同比+13.3%;营养品业务营收40.43亿美元,同比+10.1%;药品业务营收24.76亿美元,同比+11.9%。


7月26日,赛默飞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总营收213.97亿美元,同比-6%。旗下四大业务部门中,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业务营收115.94亿美元,同比+6%;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50.75亿美元,同比-33%。分析仪器业务营收34.72亿美元,同比+11%。专业诊断业务营收22.17亿美元,同比-14%。

b512d3a1e237ddc18d065433dc3b4b47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来源:Eshare医械汇

7月27日,丹纳赫公布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总营收为143.24亿美元,同比-7%。旗下四大平台业务中,诊断业务营收46.07亿美元,同比-11%;生物技术业务营收37.49亿美元,同比-16%;生命科学业务营收35.05亿美元,同比+4%;环境与应用业务营收24.63亿美元,同比+3%。


7月27日,罗氏公布2023 上半年业绩,总营收297.79 亿瑞士法郎(约为328.43亿美元,按2023年平均汇率换算,1瑞士法郎=1.1029 美元,下同),同比-2%(按 CER 计算);净利润为 75.63 亿瑞士法郎,同比-9% ;研发投入 64.49 亿瑞士法郎,同比增加 8%。其中,诊断业务营收70.98 亿瑞士法郎,同比-23%。制药业务营收226.81 亿瑞士法郎,同比+8%;中国区制药业务营收为 15.05 亿瑞士法郎,同比+3%。



02

IVD巨头上半年业绩全部下滑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这些IVD外企巨头上半年诊断业务营收均受重创。而国内IVD企业营收状况也不容乐观。


截止目前,有多家大A股IVD企业发布了半年报预告,包括明德生物、达安基因、金域医学、九安医疗等。


7月13日,明德生物发布2023年H1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1-6月业绩大幅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亿-1.30亿,净利润同比下降96.38%至95.29%,预计基本每股收益为0.43至0.56元。报告期内,防疫检测产品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导致公司2023年上半年利润下滑明显。


7月14日,达安基因发布2023年H1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亿元~4.6亿元,同比下降87.2%~89.98%;基本每股收益0.2565元~0.3278元。报告期内,市场需求减少,公司营业收入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向下降。

7c3693d2e8ec69e3c89b4a8f0bc56d98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来源:Eshare医械汇

7月14日,金域医学发布2023年H1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2.6亿元-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93亿元到13.83亿元,同比下降78.7%到84.17%。报告期内,受检验需求减少影响,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较去年下降明显。


7月14日,九安医疗发布2023年H1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7.5亿元至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2.44亿元下降93.77%至95.08%;扣非净利润4.2亿元至5.6亿元,较去年152.86亿元下降97.25%至96.34%。报告期内,国内外市场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下降,致使2023年上半年利润大幅下滑。



03

5家IVD企业申请终止IPO审核

上半年,行业政策风向变动,IVD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不断,企业原先上市计划受到冲击。截至目前,2023年上半年,IVD行业仅有1家企业上市,还有5家IVD企业终止IPO进程。


2023年1月16日,深交所网站披露,深交所决定于终止对浙江硕华生命科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


2023年1月20日,深交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深交所决定终止对苏州雅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2023年2月23日,深交所网站披露了关于终止对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2023年6月2日,上交所网站显示,因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该所终止联川生物发行上市审核。


2023年6月30日,深交所发布关于终止对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其2022年9月6日就已经过会。


疫情距今一共上市了37家IVD企业,而今年上半年上市之路却显得格外困难。据统计,2019年共有3家体外诊断企业获批上市,2020年9家,2021年17家,2022年7家。2023年,截至目前仅有艾迪康一家第三方检验所在港交所上市。


针对有关核酸检测企业扎堆上市的情况,2022年11月21日,上交所、深交所同时发声,明确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将坚守板块定位,严把市场准入关,审慎推进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工作。



04

后疫情+集采时代,国产IVD企业何去何从

目前整个IVD行业发展,由单一化向常态化高质量产品发展,国产IVD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


技术研发方面,与国外龙头企业相比,本土企业在高端体外诊断产品领域的竞争力薄弱,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相对偏低,而这与上游试剂原料竞争激烈且被国外龙头垄断,自产试剂灵敏度和稳定性不足,都有很大关系。


生产供应方面,受研发及生产工艺限制,我国体外诊断企业自产原材料能力有限且产能不足,体原材料多需从国外进口,而进口原材料价格普遍昂贵,进一步降低了本土企业利润,十分不利于本土企业盈利及后续研发投入。


市场流通方面,我国一、二线城市大型医院的高端体外诊断产品被外企垄断,进一步阻碍了本土IVD企业发展。


体外诊断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只来自核酸检测业务的收缩,集采、技耗分离、市场流通和内卷也迫使大中小企业都得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定位、质量上企业需要拥有一技之长,在渠道力、品牌力、学术力、商业化能力上则需要尽早规划长远布局等。目前,我国一大批体外诊断企业正在通过投资并购和增大研发投入的方式布局全产业链。


2021年9月,迈瑞医疗收购了全球IVD行业四大核心原料供应商之一的海肽生物(HyTest)。该并购方式既降低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迈瑞医疗整体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2022年8月,万孚生物宣布拟定增募资,用于生物原料研发等项目。


另外,上市已不再是IVD企业的必选项。保本型理财买地盖楼、建设企业经营用房来抗风险,选择投资风投机构(VC),也成为不少企业的战略布局。


国产IVD行业的制造属性与特点,决定了行业需要良好的技术研发和市场积淀,在新一轮政策的管控下,IVD行业必将逐步迈向成熟化发展阶段。

更多医械前沿精准数据尽在《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3版)

1692608033634.jpg

1692608117548.jpg


上一篇:大洗牌来了!国家确定高值 下一篇:独家数据 | 内窥镜赛道

ADD : 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 : 0571-8781 3801

技术支持: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