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诸多细分赛道的明星产品,如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柏慧维康Remebot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在血管介入领域,手术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变着市场。
01
手术机器人:
改变传统介入手术方式
近年来,伴随着逐年上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介入手术量也呈上升趋势。对于一部分心血管重症患者而言,手术和医疗器械是唯一的选择。
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中,医生和患者都将面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辐射。
减少电离辐射的方法是穿着铅衣,佩戴铅帽、铅眼镜和铅脖套。但长期以往的“负重”会对介入医生的骨骼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关节损伤、椎间盘疾病。
血管介入手术对精准度要求极高,由于本身术式存在高门槛,同时伴随辐射问题,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以上痛点。
根据侵入性心脏学期刊公布的一项单一中心试验结果显示,手术机器人的临床使用让患者辐射剂量降低17%,同时使医生的辐射暴露降低95%。
可见,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给血管介入手术带来巨大的颠覆,不仅有效防止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遭受辐射危害,同时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血管介入手术在不同程度上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
02
国产首款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问世
相较于竞争者众多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内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赛道是一条极具潜力的百亿赛道。
2023年3月,万思医疗子公司易度医疗研发的“VAS HERO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款获NMPA批准的国产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也是全球首款获得批准的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VAS HERO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手术范围可覆盖血管介入手术全流程,成为国内血管介入赛道的标杆产品。
整体设计采取主从式结构,将医生控制的主端操作台放置在控制室实现隔室操作,协同床旁从端机器人模拟人手操控导管、导丝等多种器械的递送和旋捻,可以有效解决介入医生辐射伤害和铅衣负担的问题;同时利用机器人的高稳定性、高定位精度、高计算能力和丰富的传感信息,实现医生能力的拓展和延伸,解决传统血管介入手术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万思医疗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成功获批,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血管介入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同时,为国内血管介入手术注入全新活力,对后续血管介入手术中难以解决的手术辐射伤害大、技术难度高、医生培训周期长、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
03
临床尚未普及
赛道如何野蛮生长
近日,蓝帆医疗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集采后的第一年,心跃支架销量超过35万条,公司国内各支架总销量排名上升到第2名。“百元”心脏支架落地后,产品放量持续,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将进一步促进心脏介入手术的发展,未来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将更进一步。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万思医疗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先后完成260例多中心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国际上入组病例最多的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临床试验,手术成功率100%,且无一例术后相关并发症。
此外,国内多家致力于血管介入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也在不断进行临床试验。
· 2022年3月,奥朋医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成功完成一例通用型机器人辅助全流程冠脉(PCI)手术
· 2021年10月,唯迈医疗研发的ETcath血管介入机器人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完成首例PCI手术;
· 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通过远程遥控手术机器人“鲁班”,完成了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截至目前,已完成100多例临床试验。
尽管赛道入场者众多,但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商业化包括临床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远程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血管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但手术过程中的兼容性与安全性却值得关注。
可见,未来运用手术机器人广泛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有待时日。
国内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尚处于探索时期,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血管介入手术需求,临床的号角吹响了。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