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
医疗卫生健康领域迎来硕果累累,在医药集采、医疗建设、医疗支付等方面迎来新局面。展望2023年,这些领域还会发生哪些新变化呢?
01
药品耗材集采推行:
全年集采节省4000亿元
报告提到,国家医保局自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以来,降低费用负担超4000亿元。
2022年,骨科脊柱、电生理、种植牙等领域均被纳入集采范畴。从骨科全覆盖式集采到首次将集采的触角伸入以种植牙为代表的消费领域,可以看出,集采之品种及力度正在层层深入。
3月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开,部署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
其中提到2023年重点关注三大集采:
· 陕西牵头硬脑(脊)膜补片、疝修补耗材省际联盟采购
· 河南牵头神经外科等耗材省际联盟采购
· 安徽牵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
2023年集采安排中,不仅对脊柱、人工关节、吻合器、超声刀、心内科骨科等领域的集采作出具体指导,同时还明确创新完善集采规则、着力提高报量准确性、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等相关工作细节。
集采大幅降低居民医疗费用的同时,也为医械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在集采的浩浩洪流中,保持持续的行业竞争力,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
02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建成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报告指出,2022年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其中,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50元提高到84元。
近几年,在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上取得显著成效。
时间 | 举措成效 | |
2019 | 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 |
2020 |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 | |
2021 |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
(来源:Eshare医械汇)
五年来,全国共设置了13个国家医学中心、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起到积极作用,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大大促进了我国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与均衡发展。
同时,2022年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了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未来,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及区域均衡布局。
03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医疗领域的重中之重。
报告提到,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3月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1月医保基金的收支数据,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总收入3097.43亿元,同比增长10.6%;总支出1872.28亿元,同比增长21.0%。
可以看出,2023年1月医保基金的支出同比增长远高于往年,往年1月医保基金同比增长不超过10%。医保基金的结存率仍在下降,我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正在被打破,医保收支结构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医保基金监管更趋严格。
3月2日,《医保基金监管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发展报告(2022)》发布,其中提到,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不断推进执法体系建设,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
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全国医保部门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18.9万家次,处理154.3万家次,追回医保资金771.3亿元,曝光典型案例24.5万件。其中,仅2022年就破获欺诈骗保案件2682起,追缴医保基金10.7亿元。
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针对医保基金监管问题的建议回复中提到,国家医保局将积极推进基金监管法治建设,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法制体系。
未来通过不断开展的飞行检查、专项整治等工作来逐步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国医保基金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提到,2022年住院和门诊费用逐步实现了跨省直接结算,惠及5700多万人次。未来,将持续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随着医药集采深入、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领域迈入新阶段,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将迎来新局面。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