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NEWS

全球首创人工骨上市!集采风起,“创新”成免疫屏障?

2023-02

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计,全球骨修复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2026年将达到35.6亿美元。巨大的临床需求下,国内人工骨市场迎来新产品。


01

全球首创人工骨上市

近日,立心科学GAIABONE™可塑形吸收性骨修复材料(简称“可吸收再生骨”)获FDA 510(K)批准上市,该产品是全球首个同时满足可塑形、抗液相溃散和高效诱导再生的人工骨。

这是立心科学继2022年10月可吸收界面螺钉获NMPA批准,又一款创新产品人工骨获FDA批准。

是什么让这款人工骨成为全球首创产品?

立心科学此次推出的人工骨并没有使用新材料,采用的是聚乳酸(PLA)+羟基磷灰石(HA)的常规材料组合,通过原材料组合技术及先进的工艺创新,实现了全球首个可塑形、抗液相溃散和高效诱导再生的人工骨。

在操作性上,产品呈橡皮泥状,可用手或工具随意塑形,且填充效果饱满;

产品满足抗液相溃散,可稳定应用于水相手术环境、大出血或组织液环境中;

产品具有出色的骨传导、骨诱导能力,植入后3-6个月可完成骨再生

立心科学表示,未来会持续推进可吸收内固定物、骨填充物、医美可吸收聚合物三条产品线。在产品研发上,今年公司将布局5款以上内固定产品,年内提交药监局审批;在市场推广方面,公司将推进可吸收界面螺钉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及海外市场的准入。


02

新材料将颠覆人工骨领域?

此次立心科学通过常规材料的组合研发出更为优良的创新材料,在全球人工骨领域实现产品创新。由此可见,材料的选用对人工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人工骨替代材料应近似自体移植骨,并能弥补自体骨、异体骨等材料的缺点。寻求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修复骨组织、重建骨的力学和生物学功能,一直以来是业界的关注焦点。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骨替代材料按材料属性分为以下几大类:

无机生物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材料、碳素材料、生物活性陶瓷;

有机生物材料:是具有一定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聚物材料,主要包括有机硅化合物、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酯类等;

天然生物材料:包括珊瑚、胶原、弹性纤维、透明质酸、甲壳素等。

在新骨的生长过程中,材料应逐渐被改建和吸收,并最终从植入部位消失,但到目前为止,各类人工骨替代材料并不能100%达到这些要求。

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人工骨也逐渐崭露头角。

纳米多孔陶瓷的孔隙允许新生骨组织的长入,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和良好的机械力学性,比传统材料有更好的生物学性能,能够促进和加快骨缺损的修复。

目前,我国骨科临床对于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需求旺盛,且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空白,未来若能出现更为创新的材料,或将对整个人工骨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03

集采瞄准人工骨

人工骨领域材料创新成为一大难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下,行业集采也逐渐愈演愈烈。

2022年10月26日,河北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此次集采涉及20种医用耗材,其中人工骨填充材料首度登上省级集采名单。

在此之前,人工骨材料已参与过2轮市级集采。

2019年苏州、盐城、宿迁三市联盟集采,涉及腔镜下单发不可吸收夹、人工合成骨(骨块、颗粒)、带线锚钉三种高值耗材,其中人工骨实现平均降幅41.1%,最高降幅63.4%。

2021年4月,苏州、盐城等六市联盟集采,涉及人工合成骨、带线锚钉、腔镜下单发不可吸收夹三种高值耗材,实现人工骨平均降幅67.56%,最高降幅73.21%。

集采的步步紧逼之下,已让人工骨从市级集采上升为省级集采范畴。在本轮河北省集采落地后,人工骨材料市场又将发生怎样的巨变?

目前,立心科学GAIABONE™人工骨正在申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按照此前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的“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立心科学的全球首创产品能否在短期内不受集采的影响,医械汇将持续关注。


国内耗材集采趋势加剧,已成为无可避免的行业洪流。

对整个国内人工骨修复市场而言,随着不少国产品牌率先突围集采围堵,在材料与技术领域实现巨大突破,集采风暴将进一步推动国产替代。

上一篇:大洗牌来了!国家确定高值 下一篇:全球首例临床入组,左心耳

ADD : 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 : 0571-8781 3801

技术支持: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