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办公室公开《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以下简称“公告”),种植牙省际联盟集采正式开启!
01
种植牙集采1号文件出炉
据了解,本次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种植体、修复基台及配件包。根据种植体材质,分为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和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共两个产品系统类别。
(一)种植体(含覆盖螺丝,下同)是指植入到人体牙槽骨内,用于为义齿等修复体提供固定或支撑的医用耗材。本次集中带量采购种植体材质为四级纯钛或钛合金,不含临时种植体、穿颧种植体和一段式种植体;
(二)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修复基台为单牙种植修复基台,材质为纯钛或钛合金,其中螺丝固定的修复基台应包含中央螺丝。适用于多牙种植的复合基台暂不纳入;
(三)配件包应包含愈合基台、转移杆、种植体替代体各1件,材质包含纯钛、钛合金、高分子材料等。
公告明确了分组竞价策略,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等条件,形成A、B两个竞价单元分别竞价。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进入A组,不满足则进入B组。
1.以医疗器械注册人为单位,按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取累计采购需求量前90%所涵盖的医疗器械注册人;
2.承诺满足所有联盟地区全部地市采购需求。
对于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类别,如进入A组医疗器械注册人数量不足8家,在满足上述1.2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人中,按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序递补,直到满8家为止。
此次种植牙集采产品价格包含产品系统内各部件价格(含产品系统配送费用、配套工具配送和使用费用、伴随服务费用)之和。
报价要求,产品系统按种植体(含覆盖螺丝)单价、修复基台单价、配件包单价(愈合基台单价、转移杆单价、种植体替代体单价)累加之和作为申报价格进行竞价比价。
在同一竞价单元内,同一医疗器械注册人产品系统申报价格不能高于全国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和大型民营连锁医疗机构2021年采购该医疗器械注册人所有产品系统的有效采购价的低值。
拟中选规则如下:
拟中选规则一:同一竞价单元内,按医疗器械注册人申报价格由低到高排序,确定入围医疗器械注册人。入围医疗器械注册人的申报价格不高于种植体产品系统最高有效申报价,且不高于自身2021年有效采购低价,各个部件单价不高于对应部件的最高有效申报价。同一竞价单元最多入围医疗器械注册人数量另文公布;
拟中选规则二:同一个产品系统类别内,未按规则一获得拟中选资格的A竞价单元有效医疗器械注册人,若申报价格不高于B竞价单元最高拟中选申报价格,且不高于自身2021年有效采购低价,则该医疗器械注册人获得拟中选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器械注册证上有种植体中选的,该注册证上属于同一产品系统类别的种植体不区分规格型号也视为中选;同一医疗器械注册证上除种植体以外的其他部件若中选的,该注册证上所有相同部件不区分规格型号和材质,均视为中选。
此次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3年。公告中指出联盟地区所有开展口腔种植牙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同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主动参与。
02
集采后种植体价格下降
国产品牌占大头
此前,在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后,种植牙医疗服务费价格得到调控,但并非一刀切至4500元。对于医疗服务价格高于4500元每颗的地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种植医疗服务费限定为一颗牙不超4500元,三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的调控目标参照当地医疗服务分级定价的政策相应递减;医疗服务价格低于4500元每颗的地区,鼓励维持现行低价。
据了解,目前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高端品牌种植体4000元-6000元每套,其他种植体2000元-3500元每套,流通过程存在价格虚高空间。此次由四川牵头的种植牙联盟集采落地后,种植体价格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实,在公告发布前,就有省市对种植体价格调控进行了试水。
2022年1月,宁波市医保局发文称已全面推出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组织百家医疗机构开展集体签约;
2022年8月,安徽省蚌埠市医保局发布《蚌埠市关于开展种植牙项目试点工作通知》,将种植牙纳入集中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宁波还是安徽蚌埠,参与品牌大部分为国产,国外品牌占少数。
宁波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推出后,开展签约的包括创英、ZDI、百康特、康盛、康德泰、安特等国产种植体品牌,而进口种植体品牌仅包括沃兰、DIO、SG等。
安徽蚌埠在集采价格谈判中,与“创英”、“1号种植体”、“SG”等9个知名品牌谈判成功,与宁波相比,少了4个品牌,分别为百康特、DIO、士卓曼和沃兰,后三者均为进口品牌。
按照这样的趋势,此番四川种植牙联盟集采启动,预计国产品牌成主流,少部分国外品牌参与,未来是否有大量国外品牌进入集采,值得观望。
03
行业股价一度低迷
骨科巨头却宣布全面进军
今年以来,种植牙将集采的消息屡传不止,口腔种植体相关的公司股价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作为“牙茅”的通策医疗,今年以来股价累计调整幅度超过40%。股价暴跌下,其业绩增速也逐渐放缓。
据2020年、2021年财报数据,通策医疗的种植牙业务增速位列业务板块第一位,2021年营收4.41亿元,同比增长38%。但在2022年二季度单季,通策医疗营收同比下滑了3.34%,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0.72%。
公告发布后,种植牙集采在即,在通策医疗萎靡不振之际,却有骨科巨头宣布全面进军这一领域。
近日,春立医疗宣布已完成口腔领域的全面布局,包括种植牙在内的各产品线。取证正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预计从今年年底到未来三年内陆续取得多张口腔产品注册证。
骨科集采已有时日,随着脊柱、创伤和关节等骨科耗材集采的持续推进,众多骨科企业在面临集采带来亏损的同时也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谓前有手术机器人,后有种植牙。春立医疗表示,未来将持续性加大研发投入,布局齿科产品,提高非带量采购产品占比。
骨科巨头转场种植牙,而以“通策医疗”为首的一众口腔种植体企业将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集采?
目前我国高端种植体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欠缺高端种植体龙头企业,骨科巨头的入场和集采的推进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整个种植牙行业将迎来一次大洗牌。
总体而言,这是一次提高国产品牌渗透率的机会。当牙科暴利不再,具有创新能力的国产企业将通过集采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而一味模仿照搬的企业,很难在集采中取得优势。市场优胜劣汰之下,我国种植牙行业或将迎来新局面。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上海市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6495弄168号 Tel:0571-56135533 沪ICP备18022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