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下旬以来,国家税务局总局武汉市税务局接连公布多则关于虚开增值发票的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其中,很多被认定为虚开的发票流向了下游企业,尤其是医药器械企业。近期许多医药企业收到了税务稽查局发来的《已证实虚开通知单》。
处罚书分两批被公示,第一批在7月16日,第二批在7月30日,在多家被税务检查的公司中,有11家公司在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向医药器械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在两批公告中被认定接受虚开发票的药械企业总共有95家,其中包括了一些较大的药企,比如正大天晴、贵州景峰、豪森药业、江西青峰等等。这11家向医药、器械公司虚开票的公司业务类型主要是商务信息咨询、广告传媒和酒店服务,涉案企业分别是:其中广告公司占了大多数,可见药械企业虚假开票来源的一大部分是广告公司。
公开的税务处理书和处罚告知书可以看出有的药械企业不仅两批处罚都中标,而且被认定的虚开发票数量都很多,那么是否表示该类企业很可能还有更多虚开发票,只是暂时没有被查到,随着税务稽查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财务可能要不断暴雷。以下为武汉税务局的两批通知公告,根据接受发票的份数由高到低排列:目前,对于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药企来说,从武汉稽查局发布的其他税务处理决定来看,面临的处罚主要是补缴税款等处罚。虽说暂时只有补缴税款,但是稽查天网已经铺开。两个月前,财政部加急发文,对77家药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通俗点说就是查做假账。财政部的这次文件绝对是有备而来,不仅抓住药企的要害,核查销售费用,还要对对医药企业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延申检查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机构。此前为核实企业销售费用的真实性、合规性,监管局和财政厅(局)的检查组列出了重点检查的内容:随着两票制的落地,医药行业受到的影响也渐渐显现。两票制让一些还未来得及转型药企措手不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药企的回款压力。多家上市药企在其2018年年报中均表示,随着两票制等政策推行,公司面临回款、产品推广方面的困难。而实际上,在两票制推行后,国家税务总局就已在各地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医药行业的整治工作。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明确2019年税务部门将继续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打虚打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虚开类案件仍然是涉税违法犯罪打击的重点。此外,还重点提到了2019年四类行业仍面临虚开、骗税高涉税风险。其中,药械行业是重点被提及的对象,两票制下“高开高返”虚开风险继续加大。其中,虚开发票是重中之中。有地方部门财政专员曾过去对药企行业销售费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很多成品药价格中,医药销售费用的占比都非常高,这些费用多数以会议费、业务宣传费、学术推广费等开支进行列出,并将部分款项支付给一些中介服务公司,用于销售回扣。随着两票制的全国推行,以及各地积极鼓励一票制,加上税务部门对于医药行业税务的严查,尤其是在“两票制+营改增+金税三期”大环境下,对于一些不合规的企业而言,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行为,无疑也是踩雷。在自以为财务做的天衣无缝的时候,从其他外部有票据关联的公司进行穿透式检查,让费尽心血进行“财税合规处理”,并自我感觉良好的药企功亏一篑。只有建立在真实的业务之上,药企的营销和财务才能经受得起财务部和税务局的“穿透式”监管!换句话说,只有业务合规,才有可能财务合规,从来不存在单纯的财务合规,只是换种方式洗钱,早晚要付出惨重代价!收手吧,快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