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上交所发布了科创板配套的两个指引,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 在2018年资本寒冬的猛烈夹击下,科创板的推出无疑给一级市场划开了一道曙光。对于医疗创业公司来说,这个二级市场的“新秀”与六年前推出的新三板诱惑力相当乃至更高。 从3月2日凌晨证监会、上交所刚刚出台的科创板“2+6”项政策来看,已经进一步明确了涨跌幅限制、投资者门槛上等要求,而相比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科创板还在股权架构、企业年限、退市机制等方面给创业公司们留有足够的想象力。 医药板块走向何方? “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多。”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在27日的发布会上表示,科创板目前没有“首批名单”,但交易所做了很多摸底了解工作。 他表示,初步判断,科创板不会出现大批量的IPO集中申报。从地域分布看,后备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武汉、成都、西安等地。从行业分布看,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多。这些企业总体研发投入较大,发展潜力较大。 有分析指出,科创板对医药产业的提及,尤其其重研发轻盈利的取向,为研发周期较长、产品大多尚未上市实现盈利的医药公司提供重要发展契机。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上市规则中对医药企业重点提及,要求医药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但对盈利水平未作要求,此项标准为大量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提供便利。 此外,上市规则对公司研发投入作重点要求,要求公司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其它市值和财务指标要求相对宽松,华泰证券据此认为,此项标准为CRO公司、CMO公司、医疗器械类公司的上市提供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科技公司一般研发实力较强,但大多产品尚未上市实现盈利。因而与传统估值不同,其估值核心在于产品管线而非业绩。 同时,华泰证券也指出,生物医药企业存在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风险。医药公司一般在研产品较多,而新药研发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企业核心产品可能存在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风险;此外,还存在企业核心产品销售不达预期风险,公司已上市的核心产品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推广进程较慢等风险,从而影响核心产品销售,最终影响公司业绩。例如如今赛道愈发拥挤的PD-1。 来源:亿欧网、E药经理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整理:Eshare医械汇 匪石不转g
转载请注明以上三个
ADD : No.168,Lane 6495,Tingwei Road,Jinshan Industrial District,Shanghai
TEL : 0571-8781 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