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原医院采购商的自白:医疗利益链下的医院与供货商

2019-05

在医院设备科当了九年耗材采购员的刘新,一开始是甲方,像上帝一样被无数想进医院渠道的供货商包围。


去年下海后,刘新变身乙方,成了围绕着医院、医生数个耗材供货商中的一员。虽然收入比之前要高,但下海不到一年的他,逐渐发现“日子不那么好过了”。


大医院难进,就进小医院


去年,刘新刚转行做耗材供应商后,收入比在医院工作时只多了三分之一。他的同行笑他出来晚了。这个行业代理商云集,竞争激烈,代理商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多年来和医院、医生和厂家的关系。


很快,刘新就摸索出了不同客户的喜好。大医院一般是认产品不认代理商;但小医院只认代理商不认产品。


“大医院对病人有绝对的垄断权,它们一般不会考虑病人的承担力,对耗材价格也不敏感,这个特点使耗材供应商趋之若鹜。但现在大医院的市场基本上已经被进口厂商、国产品牌中的中高端产品占领。”刘新说道。“小医院还是以病人为主,它会考虑到病人是否能承担得起,对价格比较敏感。”


刘新先从小医院和小产品做起。他大部分时间留在上海和医院打交道,小部分时间跑江苏常州。常州这个地方是国产吻合器的重镇。吻合器是医用耗材的一种,类似于一个订书机,在手术中用来替代手工缝合。


看上去是个不起眼的一次性耗材,但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吻合器市场规模达84亿元。其中江苏、上海是主要的产地,而常州智业、常州新能源、常州康迪是国内最早生产吻合器的三家公司。


刘新的小部分工作时间是与这些厂商联系——了解进货价格。“美国强生、柯惠生产的吻合器价格大概是每把4000多元,常州这些企业的出厂价大概是每把1000多元,成本可能也就几百块钱。”


耗材行业的回扣比例已不是秘密,给医生的回扣大约25%。假如卖给医院的耗材价格是100元,30元左右是出厂价,给到医生的回扣是25元左右,增值税在10元左右,剩下的供货商的利润是35%。


粗略计算下来,出厂价为1000多元的吻合器,最后卖给患者的价格至少翻了3.5倍,大概在3500元左右。其他类目的耗材的加价幅度也在这一区间之内。


刘新说,“医院最终用不用我的产品,还是得看沟通的结果。”


被回扣改变的医疗规则


拿回扣这件事情,在刚做骨科医生不久的陈觉看来不是什么秘密,整个行业的人心照不宣。


骨科向来是大家认为的医院“肥差”科室,耗材的使用量大,创收的机会也就多。《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中,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为389亿元和262亿元

 

图片来源:医械研究院整理


入职才一年,陈觉任务就是给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钉螺丝钉,很忙,每个白天几乎都会有手术。“1个节段,会钉4颗螺丝钉,2个节段,会钉6颗螺丝钉。一般一个节段的手术花费在3.6万元左右,其中,螺丝钉等耗材费用是1.3万元,占总费用的三分之一。”具体用哪个品牌的螺丝钉,并不由陈觉这种年轻大夫决定,使用螺丝钉的“效果”,不仅在病人的腰椎中体现,也会在每个月的工资中体现。


被潜规则改变的绩效考核也出现在心内科,科室的考核是以“放得支架越多,绩效就会越高”作为标准。


在回扣和绩效的驱动下,过度医疗行为滋生,给本已跌至冰点、缺乏互信的医患关系又当头泼下去一盆冷水。


管不住的医疗耗材


作为长期“以耗养医”、“以药养医”的主体,公立医院缺少降低耗材采购价格的动力。但耗材价格虚高、过度医疗等现实问题,一方面令控费压力加大的医保支付方不满,另一方面令患者不满。


改革成为趋势。2015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将耗占比——医用耗材在医疗收入中的百分比,控制在20%以下。截至2018年底,北京、天津、广东等多个省市,近800家公立医院取消了“以耗养医”的耗材加成政策。


但医用耗材市场在诸多控制政策出台后,并未萎缩,反而膨胀。根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15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销售规模达1853亿元。根据医械研究院的数据测算出,2018 年中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2291亿元。


为何控制耗材如此艰难?除了医生的收入没有有效的补偿机制外,耗材产品的特点也导致监管艰难。


医用耗材名目繁多,以心脏介入材料举例,一样的东西,有几百种不一样的名称,难以归类也没有统一的编码。原国家卫计委多次提出要推进高值医用耗材编码制定工作,到今天也没有进展。另外,同样的耗材在各省之间的售价也相差较远。


最近几年,一些医院将原依靠药品、耗材加成获得的收入,转移到诊疗服务费和设备检查费等方面。与检查相关的耗材——体外诊断试剂,在一些地区的利润率和销售额大幅提高,甚至超过了心内、眼科和骨科等历史耗材大户。为什么?因为体外试剂在价格和销售量上均未被监管。


医院的利益分配模式也因此改变,科室间的利益分配应运而生:相关科室的医生开了检查到检验科,检验科会把一部分体外试剂回扣分配给相关科室,作为那些开检查的医生的奖金。


即便这一年过得艰难,刘新及其同行也明白,只要公立医院医生收入的补偿机制不到位,改革措施不过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过是“骨科、心内科等高值耗材不好做了,诊断试剂又成了一门好生意” ,耗材供货商刘新不想转行。


(注:文中“刘新”、“陈觉”为化名)


来源:八点健闻 ,原文有删减 

作者:谭卓曌


Previous:大洗牌来了!国家确定高值 Next:14省联名建言:“4+7

ADD : No.168,Lane 6495,Tingwei Road,Jinshan Industrial District,Shanghai

TEL : 0571-8781 3801

Technical Support:

Copyright©2018上海零库存 All Rights Reserved.    Add: No.168,Lane 6495,Tingwei Road,Jinshan Industrial District,Shanghai    Tel:0571-5613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