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壕购200亿
“无并购,不巨头”。这句话虽然已经耳熟能详,但却是真知灼见。
施乐辉,成立于1856年,从Thomas James Smith卖伤口辅料起家,如今却已是全球运动医学和骨科的领导者。目前在骨科关节重建、先进伤口管理、运动医学和创伤四大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占据运动医学领域全球第一。
医疗器械虽然是一个超过4,000亿美元的大市场,但内部极度细分,在单一细分市场中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并购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不过施乐辉出售和并购,倒一直很专注。骨科一直是其发力的核心业务。
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施乐辉公司(Smith & Nephew)就收购医疗器械制造商NuVasive进行谈判,交易总额或超过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2亿元)。
据悉,被收购方Nuvasive是一家发展微创脊柱修复外科产品和程序的医疗器械公司,专注于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主要产品包括微创手术平台以及提供的生物制剂、颈椎、运动保护产品和术中监测(IOM)服务。
目前施乐辉与NuVasive谈判的具体条款暂时还无法得知,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的谈判也存在破裂的可能。
这已经是施乐辉开年第二次提上日常的收购,且数额巨大。进入2019,在巨头们多年的“大鱼吃小鱼”收购下,可供收购的标的越来越少,为了追求持续的增长,巨头们被迫将收购目标转向原先同为食物链顶端的大型企业,这成为新的趋势。
施乐辉也不例外。
风又起,全球骨科市场要变
全球骨科市场,经历过一轮风云际变后,在19世纪60-70年代以来就格局初定。
群雄争鹿后,春秋五霸诞生:强生DePuy Synthes、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史赛克Stryker、美敦力Medtronic、施乐辉Smith & Nephew。2018排名没有变化,但出了不少变数。
强生DePuy Synthes
Codman神经外科事业部的剥离,从2017年开始就呈负增长。但仍是骨科领域第一。
捷迈邦美
所有骨科业务实现增长,整体增长3%。
史赛克
史赛克:增速第一。脊柱业务在Q2增长高达10.4%,主要由国际地区高达31.7%的暴涨驱动。
美敦力
美敦力:占总营收9%的业务未有增长。
施乐辉
整体保持了3%的增长,主要由新兴市场+11%的增长驱动。
两大变数不得不看
第一
施乐辉与美敦力的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2016年时,两者骨科营收差距约9亿美元,而2017年这一差距则为6亿美元。美敦力的骨科业务只占据其集团总业务量的9%,在其增长基本停滞的情形下,施乐辉的机会很大。
施乐辉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施乐辉2018全年营收49亿美元,同比增长3%。计算可知,施乐辉与美敦力2017财年骨科业务的6亿美元营收差,又将在2018财年进一步缩小。施乐辉升至全球骨科业务第四的位置似乎指日可待。
第二
史赛克与捷迈邦美的差距缩小了一半,由2017年上半年的17亿美元缩小到9亿美元。
去年传了半年的史赛克收购波科,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啊!史赛克的雄心恐怕不止骨科第三把交椅,直指器械老三!
附:屡屡大手笔,施乐辉历年收购一览
2004
6700万英镑收购髋关节公司MidlandMedical Technologies。
2007
8.89亿美元收购瑞士骨科公司PlusOrthopedics。
2014
1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运动医学产品制造商ArthroCare Corp。
2016
2.75 亿美元收购骨科机器人公司BlueBelt(包括其Navio机器人);
收购了印度制药商Piramal Healthcare旗下BST-CarGel软骨修复业务;
3.5亿美元将妇科医疗技术业务卖给了美敦力(妇科医疗业务在2015年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1%);
收购捷迈美国市场的单髁膝关节系统,给美国市场带来很大强劲增长动力。
2017
以总价2.1亿美元收购组织再生医学公司Rotation Medical。Rotation是肩袖修复技术的开发者,施乐辉预计该公司未来五年盈利将达到8500万美元。
2019
收购一家加州的小型膝关节置换手术工具制造商Ceterix。
医械汇认为,多年未变的排行,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业务重整不断加深,似乎有隐隐松动的嫌疑。未来,还会否有超级并购大案发生?谁才是最终的器械王者,不好说。
但变,始终意味着机会。
ADD : No.168,Lane 6495,Tingwei Road,Jinshan Industrial District,Shanghai
TEL : 0571-8781 3801